酒业前生
公元1381年——明朝洪武十四年,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在擦崖子修建擦崖子关城,成为边防要塞。有时姓军士在此落户,遂发展为边城村落,从山西精通清香酒古法酿造工艺迁居到这里的时家人,他们发现这里的山泉甘冽甜美,是酿酒的用水,于是就近取泉水做起了酿酒生意。从那时起,整个擦崖子小城就笼罩在了一片酒香之中。据史料记载,时家酿造清香酒,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。
甘洌山泉,酿酒灵魂
好山出好水,好水出好酒
古岩酒业公司坐落在太平寨擦崖子村,所到之处,都能看到历史上留下的痕迹。人们口口相传着“一关、一塔、一天井,两山、三泉、四洞、一百零八庙”的美丽传说。上面说的三泉,指的就是“瞭望泉”,“关门泉”,“欢喜泉”,三眼泉水统称为“古岩圣泉”,经检测为弱碱性水,富含28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。
酿造一款好酒,水质的好坏决定酒质的好坏,古岩酒业的酒水采用有”古岩圣泉“美誉的山泉水酿造,泉水经过太古纪形成的岩石的层层过滤,其中富含适量的无机成分,水质软硬适中,泉水中的有益无机成分多达几十种,且不含有害重金属元素,它们在白酒的酿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,是出产美酒发酵的促进剂。铸就古岩酒酒水清冽爽口,回味绵柔,不伤身不上头的尚品。
时家酒坊——引发战争的原因
一滴沾唇,满口留香;一杯下肚,豪气干云。从那时起,时家酿的清香酒就与边关战事有了扯不断的关系,成了军队和百姓誓师出征、犒赏庆功,往来结交、喜宴礼仪之物。
关外的蒙古民族对白酒、烈酒情有独钟,他们居无定所游牧为生,为消解征战疲劳,饮酒成了嗜好。时家的清香酒风靡长城内外,一直是他们的心念之物。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自古以来势同水火,大明大修长城,实行闭关锁国政策,蒙古军人要获得这等口福,可比登天,时家的清香酒一度成了蒙古军队向大明守军索要的贡品。
蒙古朵颜部频繁索要贡酒的事件发生在景泰年间,有《迁安县志》记载。景泰年间,就是公元1450年至1457年,这七年间,朵颜部曾兵临擦崖关城下,多次向明廷要挟索赏。
1449年大明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,历史上称为“土木之变”。明英宗朱祁镇北伐,欲使明朝声威重振,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土木堡遭遇瓦剌军队的突袭,英宗被俘。瓦剌以英宗做人质,不断侵扰边境,企图迫使明廷割地赔款。
蒙古朵颜部乘火打劫,频繁袭扰擦崖关,向明朝廷索要贡品,其贡品名录中,表明索要时家清香酒。
鼎盛时期
万历三十四年,公元1606年,王象乾出任蓟辽总督。他一生四镇边关,坚持征抚并重,屡立奇功。论其功绩,不在戚继光、李成梁等人之下。在这里我们不追述他的战功,只表述他的抚慰政绩。坐镇蓟辽期间,他在加强边防的同时,在重要关口实行了通关、互市政策,这一举措方便了关内外的贸易往来,促进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,消减了汉、蒙之间的摩擦和战事,安定了边关居民的生活。单拿时家烧酒作坊来说,同样受益匪浅。边城从动荡中安定下来,集市有了,贸易多了,时家酒坊的生意进入了全盛时期,供不应求,将清香型烈酒享誉长城内外、大江南北,推向了鼎盛时期。
工程犒赏
王象乾不仅在民族关系上如此布局,在长城工程上也是目光向下,责抚并重,长城修建工程实行了责任制,他为那些活儿干的漂亮的把总、百户,甚至泥、石匠树碑,让其流芳千古。这些我们可以从擦崖子《万历三十七年春防城工碑》、《万历三十八年春防城工碑》、《万历四十四年秋防城工碑》、《把总城工碑》上一窥真相。王象乾在为这些默默无闻的戍卒、石匠树碑的同时,时家美酒作为犒赏奖励,分发给各能工巧匠。
衰败
清朝完成了全国统一,消弭了民族对峙,但边塞仍残留匪患,清代前期留有官兵驻防就属正常了。雍正帝是清朝第五个皇帝,在其十几年统治期间,为加强思想文化控制,在全国大兴文字狱。《马公碑》如此行文一针见血地披露了文字狱的残酷程度。
1933年长城抗战后,日寇以长城为界,划定“王道乐土大满洲国”界,在与擦崖子一关之隔的清河沿设立了国境警察所和海关税务局,凭借擦崖子要塞,盘查商贾,勒索百姓。擦崖子关陷入萧条荒凉、满目疮痍的境况。时家生意也是每况愈下。
时家酒坊与冀东抗日第一枪
1938年1月初,华北抗日联军冀东第一支队司令员王平陆来到擦崖子关城,仔细勘察了隘口地形,摸清了驻守清河沿日寇的活动规律。6日晚,他带领突袭小队在时家酒坊以酒为盟,共襄壮举,做了誓师动员,然后带队乘着夜色,取道城子岭直抵清河沿,于拂晓向日寇警防所发动攻击,打响了冀东抗日第一枪。
腾飞与蝶变
改革开放以来,时家酿酒坊迎来了腾飞与蝶变,第四代传人注册了栗花酒厂,2022年5月,追加投资成立了古岩酒业有限公司,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,推广享誉的冀派清香酒,真正实现了时家酿酒实业的腾飞。凭借一脉传承、传统的酿酒工艺与现代”五稳法“酿酒工艺相结合酿造的冀派清香酒,2022年在ISGC国际烈酒大赛上,古岩阅古、阅今酒分获金奖和银奖;2023年,在ISGC国际烈酒大赛中,古岩明城酒又斩获金奖桂冠,连续夺魁!